• <bdo id="1ftk3"></bdo>
      <bdo id="1ftk3"></bdo>

      1. 歡迎來到合肥浪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咨詢服務熱線:400-099-8848

        秀情懷,玩幼齒,投資人如何玩爛創業圈

        發布時間:2014-11-26 文章來源:  瀏覽次數:3147


        最近有個“神奇女郎”的17歲創業者王凱歆,由于貿易模式和數占有嚴峻題目,被媒體扒皮,于是這又引發了創業投資圈討論, #這樣的傻B也能拿到投資?#、#現在的投資人是不是錢多人傻啊...... #,這個話題,已經成為了創業投資圈每個月都會被翻炒一次“月經話題”。假如你現在還這樣想,就太無邪了,投資人把大家耍的團團轉。


        為什么這些顯著看起來不靠譜的創業者,卻總能受到風險投資者的追捧?風險投資不是應該盡量規避風險,獲得投資回報嗎?為什么投資人還像怪蜀黍一樣喜歡“幼齒”,不停的追逐不成熟的單靠PPT不停忽悠的年青創業者?


        投資人害怕的不是沒項目,而是沒名氣


        一位創業者曾經吐槽說,“投資人給那些不靠譜的創業者們砸錢這么多,似乎錢不是自己的一樣。”他說對了,首先我們得明白一件事,風投契構的投資給創業者投的錢,并不是他們自己的。風險投資機構的資金是需要通過召募得來。


        一般來說,這些錢都是基金合伙人去說服各種土豪召募,給投資機構出錢的土豪被稱為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由于出錢就是大爺,后期的投資回報,LP會分走基金總體收益的80%,而機構只能分走20%,另外機構會收取基金整體規模2%的治理用度,例如,一個早期風投人民幣基金2個億,那么機構每年收取的運營用度是400萬人民幣(2億*2%=400萬)。


        首先,只要能召募資金了,投資人就已經有錢賺了。悲劇的是,當下的中國風險投資市場并不成熟,太多機構投資能力有限(就算美國95%投資機構也不賺錢,在中國只是更糟),如今大多數投資機構最關注的,已不是投出好項目獲得高額回報,而是如何讓機構獲得關注,以去獲得更多資金的召募。


        “中國創投環境特別詭異,一個風險投資機構最害怕的并不是投不出好項目,而是怕機構沒有名氣,這直接影響到募資規模”一位投資機構合伙人曾和我袒露過心聲。“LP(有限合伙人)大多數都是傳統實業賺了錢的土豪,不太懂互聯網創投,但看著阿里、美團、滴滴這樣高額創業投資回報故事眼熱不已,都想介入一把,但他們又無法做判定,最后就看誰的名頭響亮就給誰錢去幫忙投資。”這機構合伙人增補說。


        而投資90后、95后,無疑是投資機構獲得關注的好方式,就像二級市場(股市)基金,先炒作一下各種“高科技”、“新絲綢之路”的投資組合概念,不少風險投資機構也玩起了“90后”、“年青人潮流”的概念,反正對外募資成功就已經賺錢了.....


        PR成了投資人募資的重要手段


        在北上廣,數千個風險投資機構扎堆,一位做創投報道的媒體朋友曾在朋友圈吐槽說:“走進中關村和三元橋的任何一家咖啡廳,你總會碰到正在談判的投資人與創業者”。


        創投契構多如牛毛,且都在瘋狂對外募資的環境下,缺乏判定力的土豪會給那些特別能做PR(公關)投資機構錢。去年,有創業者帶著自己的新媒體項目去融資時,一位投資經理說:“你這個項目沒有亮點,也不知道能不能做起來,投了你們對我們沒有好處,你看XXX投資了足記、超級課程表余佳文,一下子就火了“。


        對于投資機構來說,能投一些哪怕不太可能成功,但是短期內特別能鬧騰,受媒體瘋狂追捧報道的“忽悠型”創始人,遠遠比投資成功幾率多一點,但需要2、3年景長周期才看到未來的項目有吸引力,由于那些“忽悠型”創業者能讓機構本身更出名,能募到更多錢,去做投資回報這個事難度太大了,一個基金治理團隊不到10個人,光收取2%治理費就是不菲的收益了。


        立異谷的創始人,投資了余佳文,以及17歲的王凱歆,他曾說過“賺錢不重要,投資人要有情懷”。投資人總說“你這個項目賺不賺錢不重要”。但是,投資不就是一門生意嗎,不就是一筆買賣嗎,不就是為了賺錢嗎,現在反而以不賺錢為光榮,別人東莞的妹子還知道尊重市場規律呢,你們這些投資人呢?你這么有情懷怎么不把掛在教堂的十字架上面呢?


        但是,套路玩久了,也慢慢理解了這句話。項目賺不賺錢并不重要,樞紐是這個項目能不能讓投資機構快速出名,有“情懷”才有好的PR故事,這樣機構品牌才能找拉到LP召募更多資金。


        “例如,某個從券商轉型到風險投資,自稱投資大佬的S,沒有投出任何真正牛X的項目,就靠瘋狂PR在創投圈占據了一席之地。據說他的基金第二期要召募數十億人民幣成為中國最大的早期投資機構,這種情況在美國根本不可能發生,你的資金召募量只和你的投資能力掛鉤,中國的環境真是奇葩........“那位投資機構合伙人說。


        與中國股市類似,中國風險投資市場現在“賭博”性質非常大。諸多投資機構只想快速的召募資金海量的去投資項目,而不太去在意5年之后這些錢到底能回收多少。


        快速獲得收益的方法就是投資大忽悠


        “光速創投”是一家業績不錯的老牌創投契構,但也許是投了太多好生意但不出名的公司,合伙人苦于其機構品牌一直不太響亮。去年光速天使投資的“足跡APP”終于火了一把,光速也趁機用“足跡APP天使投資機構”的標簽做了品牌曝光。


        對于“足跡”這種項目,成功率與投資回報率非常低,但對于光速在創投圈的影響力卻長短常巨大的,幾百萬投資就讓你的投資機構營銷到整個創投科技圈還宣傳了品牌,比投廣告劃算太多了。


        “好在光速現在主要在美國召募資金,假如將來做人民幣基金,那肯定得瘋狂的宣傳一把才能拿到更多錢。”業內人士評價說。


        現在投資圈有個特點,喜歡玩幼齒,當然說的不是東莞的幼齒,而是年青的創業者,越年青越受歡迎,以前玩90后,接著是95后,現在都有00后了,從最開始的余佳文、火箭少年胡振宇,到17歲的王凱歆, 為啥?創業者既能自帶標簽,又能挑逗媒體,極輕易讓投資投資機構“刷屏”。


        遠在廣州的“立異谷”就由于投資了這兩個項目,獲得了“主流基金”的待遇,向北上廣土豪募資變成了一件相對簡樸的事,這是千千萬萬投資機構夢寐以求的東西。由于越年青,越有話題性,越輕易炒作?,F在投資機構最害怕的不是沒有好項目,而是怕沒有名氣。投資人的錢也是找人召募的,聲音越大越好找錢。這種情況在美國根本不可能發生,資金召募量只和投資能力掛鉤。


        年初,一位在唐山做化工的60后土豪,打電話問怎么看黃明明的“明勢資本”,由于黃明明新一期資金想找他當LP,募資1000萬,他也正好想嘗試一下互聯網投資。


        我和黃明明和他的機構根本沒有接觸過,但在創投媒體上也知道了他不少故事、方法論和投資案例,于是說:“他們似乎還不錯,投資了XXX,喜歡投資互聯網金融、O2O、新科技方向......”    實在我這么回答挺不負責,我不知道他機構的真實的回報率,也不知道他失敗了多少案例,但是我已被PR洗腦,莫名其妙為他的機構做了背書。


        對于機構來說,這些外人看起來像“騙子一樣”的忽悠型創業者,恰是可以把自己機構名望推上主流的樞紐。對于VC機構來說,去募資、去獲取海量項目源,去以較低溢價投資更多項目,都需要你的在創投圈的“名望”。


        “天使投資本來就是90%的死亡概率,那不如花點錢去投資這些奇葩創業者,砸點聲響出來,聲響也是回報”——這是不少投資人砸錢給“情懷”時的心態。假如說中國的互聯網行業被玩壞了,首先是從投資人壞起來的。

        上一條:小米們的圍城與工具模式的...

        下一條:知識經濟:解凍之后,方顯...

      2. <bdo id="1ftk3"></bdo>
          <bdo id="1ftk3"></bdo>

          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