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1ftk3"></bdo>
      <bdo id="1ftk3"></bdo>

      1. 歡迎來到合肥浪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咨詢服務熱線:400-099-8848

        對于網站剖析Bounce Rate的界說

        發布時間:2020-01-20 文章來源:本站  瀏覽次數:2454

        Bounce Rate是網站剖析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衡量,也是Avinash Kaushik個人比較喜愛的一個衡量,目前網上對它的評論也比較多。個人比較喜愛Sidney的翻譯——崩失率,音譯和意譯兼備。本來一向認為Bounce Rate的界說便是只閱讀了單個頁面的拜訪量占總拜訪量比率,不管是Google Analytics的“Single PV Visits/Total Visits”仍是Omniture的“Single Page Visits/Total Visits”,核算的辦法都較為類似。但最近在翻Avinash Kaushik的《Web Analytics》時,發現Avinash Kaushik對Bounce Rate的界說引薦運用Time on Site,即拜訪的停留時刻小于10秒或5秒的拜訪量所占的比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本書出書已經有點時刻了的關系,不知道《Web Analytics 2.0》中對Bounce Rate的界說是怎么樣的。

          可是不管用Visits的頁面數仍是Time on site來界說Bounce Rate,其實都存在圈套,都會引起Bounce Rate過高。

          Bounce Rate中的圈套

          先來說說為什么Avinash Kaushik引薦運用Time on Site,據《Web Analytics》中Bounce Rate相關內容章節中的介紹,Avinash Kaushik是依據實踐的經歷得出用戶在網站的停留時刻小于10秒時,一般無法完結一次有用的交互(Engagement)。當然依據網站類型的不同,Bounce的Time on Site的能夠在5-10秒這個區間里面挑選一個合適的值。

          之所以運用停留時刻,而不用閱讀的頁面數,是因為用單頁面的拜訪來界說Bounce是不精確的。就像根據Wordpress的博客,或許許多用戶只需要拜訪主頁就能夠閱讀最新發布的文章,也便是說雖然只拜訪了一個頁面但到達了期望的目的——閱讀該博客最近發布的文章,根據RSS的訂閱也是這種情況,那么咱們就不能認為這類拜訪是Bounce的。再舉個更直觀的例子,Twitter上包括查看最近tweets或發布tweet,其實都是在同一URL——twitter.com下完結的,如果單純運用單頁面拜訪來界說Bounce Rate,估量Twitter.com的Bounce Rate會到達98%以上,這樣就無法真實體現Bounce Rate指標的含義了。

          既然用Page或PV=1來衡量Bounce存在以上的壞處,那么為什么這么多的網站剖析工具仍是運用這一標準呢?首先咱們必須清楚Avinash Kaushik引薦運用Time on Site是根據必定的前提的,即網站的停留時刻能夠進行精確的丈量,而現在停留時刻的普遍核算辦法是存在缺點的,能夠參考我之前的文章——WEB日志的作用和缺點中對停留時刻缺點的說明。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的辦法是能夠獲得用戶脫離網站的時刻點的,如用戶點擊鏈接時的頁面重定向,封閉閱讀器時彈出隱藏窗口等,這些技能因為其實現方法在某些程度上會影響用戶的運用,或讓用戶感覺不適,被認為是不雅的手法,所以一般不主張運用。

          所以一般咱們是很難得到用戶真實脫離網站的時刻點的,當前一些流行的剖析工具也是如此,這就會導致Time on Site無法得到精確的丈量,那成果便是一切單頁面的Visits的Time on Site都是0,而那些0 
          所以,對于Bounce Rate其實能夠保持謹慎的達觀,或許你的網站并沒有剖析數據上顯示的這么糟。那么Bounce Rate這個風趣的衡量有沒有更加有用的界說辦法呢?

        上一條:視覺規劃師成長三個階段的...

        下一條:了解信噪比:區別有用和攪...

      2. <bdo id="1ftk3"></bdo>
          <bdo id="1ftk3"></bdo>

          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