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1ftk3"></bdo>
      <bdo id="1ftk3"></bdo>

      1. 歡迎來到合肥浪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咨詢服務熱線:400-099-8848

        網站建設交你晉升企業的價值

        發布時間:2016-03-12 文章來源:  瀏覽次數:2078


        “平安信使”鬧烏龍,用戶受到驚嚇

        復活節周日接近中午時分,家住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戴爾先生本想睡個懶覺,但卻被手機的一陣震驚驚醒??催^手機后,戴爾先生嚇出一身冷汗。


        這是Facebook的平安信使(Safety Check)功能發過來的一則短動靜,詢問用戶有沒有在爆炸中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推特)


        可是當戴爾先生慌忙望向窗外,卻只見天空晴朗,街道上行人自若,哪有半點失事了的痕跡?類似的短信也發到了印度等國家Facebook用戶的手機上,用戶之間廣泛傳播,一時間人心惶惶。


        事實上,這是在當天巴基斯坦發生爆炸事件后,Facebook啟用平安信使功能,將通知發送給受到波及的地區用戶,讓他們在Facebook上向親朋摯友報個平安。但由于程序錯誤,這則信息被發送到了遠在美國、歐洲、東亞的用戶,不明真相的用戶接到提醒后,造成了小規模的恐慌。


        烏龍事件在推特等社交網絡上引發燒議,有用戶批評Facebook是在添亂。Facebook官方也在晚些時候發出報歉。



        (圖片來源:Facebook平安信使頁面)


        “平安信使”已經推出了若干次


        盡管“平安信使”從推出到現在發生了一些烏龍,還由于這個功能涉及到定位追蹤和個人隱私的保護,也引發多次爭議。


        不外這項服務的推出仍舊受到了良多歡迎,并且為實際救援提供了作用。


        Facebook是第一個在大型災害事故上系統推出報平安服務的社交媒體。災害事件發生的時候,通信常常不暢,受影響地區的用戶會接收到大量的和災害相關的信息以及親朋摯友的關心,傳統的通信方式效率低下,而龐大的社交網絡則是提供這一公共服務的最佳平臺。同時,你也可以看到自己摯友的報平安狀態,以確定他們所處的情況。


        這一功能最初是受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件啟發,起初只是針對天然劫難。而去年巴黎恐怖襲擊后,Facebook首次針對人為災害啟用平安信使,據Facebook自己公然的數據,410萬用戶在巴黎襲擊后24小時內匯報了平安,占了巴黎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這些報平安的帖子經由大量傳播,終極看過報平安狀態的用戶數達到3.6億之多。



        災害發生后,社交媒體都步履了起來


        實在不僅是Facebook的平安信使功能,跟著社交媒體不斷滲透滲出進我們糊口的方方面面,人們對社交媒體的依靠加強,各類社交媒體在災害應急上的角色越發重要。


        美國政府在幾回颶風劫難后,對社交媒體越發正視。早在2010年,美國紅十字會的一份調查就顯示:


        當911報警電話無法買通時,1/5的受訪者會通過社交媒體、電郵等方式聯系救援職員;假如網民得知其他人需要匡助,他們中的44%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哀求他人幫忙,35%會在官方Facebook頁面發帖求助,28%的人會私信官方推特。 


        相關比例如今很可能已增長的更高。跟著人們對社交媒體越發依靠,對這些網絡平臺的信任度在不斷晉升。當危機發生時,越來越多的人第一時間會在社交網絡發布動靜,并依賴社交網絡跟蹤事態進展。


        美國聯邦應急治理機構稱,在2012年的颶風桑迪登陸期間,民眾發出的超過2千萬條推特,很多是在颶風最高峰時手機通信服務間斷的情況下發出的。而數據也顯示,在多次天然劫難中,推特用戶十分活躍。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如斯眾多的推文以及其他社交網絡上的帖子,真實直觀地反映著人們受影響的程度,同時也為官方更好分析災后損失提供了便利。


        3月11日Science Advance網站上發布的一項研究就對2012年的颶風桑迪劫難中,民眾發布的推特進行研究。研究發現,颶風剛剛吹過就發布推文的用戶,恰是受損失最大的群體。此外,整體的推文相關指數也與政府的災后援助金額高度相關,研究以為突發災害下社交媒體的表現可以用來猜測災后應急的情況。


        同時,社交媒體的強互動性也有利于災后的互助救援。在2013年發生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后,出于安全考慮,很多酒店被迫封閉,有社區居民在谷歌文檔上建立了一份可修改文檔,答應網民在文檔中發布自家地址,為目生人提供食宿。如今這個文檔仍舊可以訪問,留存下來作為對熱心網民的感謝。


        此外,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還提及過一個有趣事實,在2011年時弗吉尼亞發生的一場地震,震中地區一名推特用戶發出的推文,比地震波更早40秒抵達紐約。也許社交媒體甚至可以用來做劫難預警。


        谷歌此前也曾推出一款名為Google Person Finder的類似應用,但因為用戶數目有限,這款產品并不被人熟知。


        海內社交網絡此類功能暫時缺位


        社交媒體的種種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成為災害應急的絕佳工具。而不斷發展壯大的各大社交媒體公司,也天然擔負著提供更人道化產品的責任,以最大限度施展社交媒體的上風。


        DT君難免要想到海內的情況。海內的社交媒體滲透滲出率已經很高,微信幾乎籠蓋了所有網民,熱門事件后微博平臺也老是熱鬧不凡。但海內好像還沒有哪個社交巨頭有推出類似平安信使的功能的跡象,更多的只是增設臨時的話題#來報平安,不如平安信使等使用利便、動靜集中。


        去年海內也曾多難多災,DT君想到天津爆炸時,當時媒體廣泛使用的現場畫面中,有一個近間隔的畫面來自微信小視頻,后來很多網友關心拍攝者的情況,還鬧出很多烏龍,但后來也沒有切當的動靜。

        上一條:網站建設要走客戶體驗度路...

        下一條:淺談響應式網站建設的幾種...

      2. <bdo id="1ftk3"></bdo>
          <bdo id="1ftk3"></bdo>

          1. {关键词}